復古創新!Sony歷史博物館
撰文:Ellis Huang 攝影:Ellis Huang
在「Sony歷史博物館」中遊覽,看到了許多陌生卻又熟悉的老玩意兒。而這趟巡禮的過程,彷彿夾雜著復古的情緒,但又帶點創新的元素。嗯,這或許就是Sony能夠挺進70個年頭的原因……
歷經了70個年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隔年-1946年,盛田昭夫與井深大共同創辦了「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並將公司設立於品川區御殿山,此為Sony的前身。到了1958年,盛田昭夫則是將公司名稱由原本的「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改為現今的「Sony公司」。算一算,從創始至今已歷經了70個年頭,而這期間的故事與發展,便隱藏在這精緻且耐人尋味的「Sony歷史博物館(Sony Archives)」中……
挑戰一:從B2B走向B2C
其實,早期Sony的商品都是走B2B路線,販售對象以企業端為主,像是:高階的廣播器材等。井深大則認為Sony應該多發展一些消費性的商品,讓一般民眾也可以使用,像是:錄音機。不過,在初期,許多材料都得靠國外進口的方式取得,針對此,Sony決定自行研發,就連內部錄音的磁帶也都是由手工方式製作,企圖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有趣的是,在博物館內還有一段真實的錄音檔案,內容為兩位創辦人闡述當時由14位工程師在研發過程的詳實記錄,同時目的也在比較錄音設備於一週年前後的音質效果差異。
挑戰二:從真空管到電晶體
隨著導覽人員悠揚的聲線與解說,將特派員E的時空跳轉到了1955年……早期的收音機在電晶體之前所使用的是真空管,所以,Sony決定朝電晶體的方向發展,藉由電晶體的特性來創造新的、劃時代的收音機設備。在當時,許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電晶體是什麼玩意兒,遂派岩間和夫前往美國參觀電晶體工廠,還將所見所得記錄下來,並將相關知識全都帶回日本。為了讓參觀民眾可以更加了解這段歷史,博物館還特別將筆記原本加以陳列,此為「岩間報告」。而這些報告可說是非常重要,後續的工程人員都是按照這些資料進行研發。
挑戰三:從單調變得繽紛
對於Sony來說,挑戰皆是由內而外的省思,總是充滿:為什麼別人做得到,而我做不到;或是,我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在彩色電視機的部份,則是研發出了「Trinitron特麗霓虹技術」,使色彩的呈現更加明亮、豐富,此產品甚至還獲得了美國「艾美獎」的肯定,一般來說,「艾美獎」通常是頒給電視節目,卻特別頒給了硬體廠商,此舉可說是無比的榮耀,也等於是認同Sony對於娛樂產業的貢獻,有如此優質的產品,才能夠讓在此播放的電視節目更加生動、迷人。
劃時代的驕傲
在早期沒有行動裝置的年代,總得扛著一大台收音機出門。而創辦人之一的井深大也發現這件事,再加上長期當空中飛人,老是得聽機上提供的音樂這件事,令他深感困擾,索性便請盛田昭夫先生與工程團隊著手研發立體聲的隨身聽。起初,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具備錄音功能,行銷團隊認為這個產品絕對會造成銷售困難,便請Sony員工人手一台,上下班都要戴著WALKMAN出門(全員都是品牌大使的概念),因此掀起了一陣風潮,上市一個月業績便迅速攀升,成為熱銷商品,而這便是WALKMAN的開端。此外,到了1982年,則是推出了CD隨身聽,為了讓產品趨向微型化,工程主管則是拿了方形木塊,並要求隨身聽的大小就是要跟這個木塊一樣,雖然過程中工程師企圖偷天換日(換成一塊體積較大的),結果工程主管乾脆在木塊上面簽名,以示隨身聽微型化的決心。
註:由於Sony副社長–大賀典雄堅持必須完整收錄貝多芬九號交響曲(長達74分鐘的樂曲),因此才訂製出CD的規格。
一趟歷史的巡禮
對於喜愛Sony品牌的粉絲來說,「Sony歷史博物館」是非常值得一遊的好地方,館內陳列許多經典產品與時代歷程,除了上述文中所介紹的老玩意兒之外,還有Sony為人所熟悉的PlayStation家庭遊樂器系列、CyberShot相機、BRAVIA電視系列、甚至還有走入歷史、掛著Sony Ericsson品牌的手機(嗯,真的是好懷念啊⋯⋯)。有興趣的人不妨在下回赴日旅程中,替自己安排一趟關於Sony的回顧巡禮。
INFO
關於「Sony歷史博物館」
採預約制,不接受臨時前往的參觀民眾。全程免費參觀,但必須注意的是,參觀時間限制為1小時。
地址:東京都品川區北品川6-6-39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休館時間:每週六、日及特定假期)
預約電話:03-5448-4455
官方網站:http://www.sony.net/SonyInfo/CorporateInfo/History/Museum/
史塔夫短評:Sony鐵粉必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