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熱潮席捲全球,你不可不知的五大直播價值
撰文:台灣雪豹科技董事長吳德威 攝影:CCFun
最近網路直播熱潮風起雲湧,各方討論不斷,從美國的YouNow、Periscope、live.me和大陸的YY、映客、虎牙等等,各擅勝場。但近來在台灣,許多人對直播的印象可能受到之前《17》被下架事件的影響,停留在比較情色與偷窺的印象。事實上包含後來的《17》在內,直播本身的內容含義以及社交化的趨勢,在台灣沒有被廣泛的理解以及應用,其實移動互聯網web 3.0 時代的網路直播是多元而豐富的。
直播是民主的:
直播是所有的網路行為裡,互動率最高、最直覺的一種社交體驗。內容的好壞、主播受到支持與否,觀眾都會用表情跟禮物表達。只要是好的表演,「愛心」和「讚」立刻衝高,鮮花、禮物、遊艇、 跑車樣樣來;反之,不吸引觀眾的主播則是門可羅雀。在過去十多年裡傳統媒體一直強調的互動性,幾十年做不到的事,終將在網路直播得到終極的實踐。
直播是平等的:
只要有網路、只要有網速,你就能看直播;只要願意、只要有空,你就能當主播。主播不再是字正腔圓的美女的專利,直播不必「審美」,也可以「審醜」。網紅顏值固然重要,但搞笑搞怪,只要能「hold 住」,依然能有出頭天。而網紅跟傳統藝人相比,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將來的藝人要紅,恐怕不是在賣版權、賣肖像,酷酷的帶著墨鏡,被重重的保安護衛著,反而是要紆尊降貴,走入日常,搞直播並且親近紛絲以維持人氣不墜。現在的方式是Facebook粉絲頁或是微博,未來則一定得會成為直播。央視前主播張泉靈就說過,直播時代到來,觀眾看藝人的方式逐漸從仰視變成平視,就是這個意思。
直播是多元的:
直播並不是只有美女唱歌,今日在台灣的App直播種類就相當多元,例如體育實況、電競直播,以及即時新聞,美女只是其中之一。直播是分眾性很強的內容,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做出精準的區隔,自己挑選喜愛的頻道。另外自Facebook從今年初解開全球一般用戶都能直播開始,這個Mark Zackerberg 口中最讓他感到激動的一種應用,不但讓粉絲頁能直播,還能提供閉環的,屬於個人朋友圈裡的消遣。幾個月下來最高同時在線已經接近百萬,兩百名工程師投入其中,是Facebook今年最重要的嘗試。
直播是扁平的:
全民直播的時代什麼都可以直播,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曾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後來挪威電視台把這位大師的「慢電影」理念發揚光大,直播7個小時的火車旅程,創下了最久直播的紀錄。
最近美國流行「寫程式直播」,比較知名的應用如livecoding.tv,一群工程師在虛擬的空間裡看著寫程式直播,有問題就討論,無聊就互相取暖。這種「去中心化」改變傳統媒體時代的內容傳播方式,以往的「意見領袖」是信息傳播的重要節點,他們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甚至決定終端受眾的態度。而直播時代信息的傳播完全可以不經過「意見領袖」這個節點,而是所有的網民都可以平等的接收以及發出信息,但也有可能「噪音」出現而蓋過了信息本身,造成所謂的噪音溢出現象。但這恐怕是網路時代無可避免的狀況,畢竟「網紅」的產生、直播的傳播和發展呈現出不可控,難規劃,甚至難以引導,遑論「守門」。
直播是創造價值的:
直播絕對不是無病呻吟或是賣弄風騷,而是創造價值。創造什麼價值呢?首先是「關注(impression)」,「關注」當然可以商品化,但「關注」提供的心理價值,則更是無法量化的巨大能量。它提供了現代人寂寞心靈的慰藉以及出口,主播分享自己日常往往是「寂寞社交」,觀眾的心理則是「圍觀社交」或「臨場感社交」,好像看熱鬧一樣,跟當事人跟旁邊的人發生互動。
其次,是「虛實整合」的價值,早年網路剛興起的web 1.0 時代用flash技術搞出來的網紅「阿貴」是個虛擬人物,自製內容的web 2.0 時代的蔡阿嘎是個真人,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web 3.0直播時代則是虛虛實實都有。舉例來說,今年美國知名的辛普森家庭卡通裡的老爸「荷馬」運用3D技術以及真人表情以及配音效果,也能跟觀眾互動,從此卡通也進入直播時代。
最後,直播創造的當然是「商業價值」,根據雪豹科技社群營銷團隊的數據分析,粉絲專頁上的直播互動是一般圖文的兩倍,分享數達到三倍。另外,根據Facebook 統計,即使是直播過後的視頻,回看率還是一般影片的三倍以上。所以直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在短時間之內達到極高流量的一種分眾內容,這種流量當然可以拿來攬客以及賣商品。只是這種「網紅經濟」的轉化及商品化巧妙各有不同,特別是「網紅經濟」的週期比較短,所以這類型電商的業績容易因為觀眾對於網紅的審美疲勞,而呈現暴起暴落的現象。根據大陸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報告,大陸的網紅經濟產值今年可望達到580億人民幣,相當驚人。
直播已經存在了半世紀,從阿波羅登月計畫、 到各項體育以及新聞氣象、call-in 節目甚至電視購物都是。web 3.0的直播,不但極致的發展了傳統電視廣播裡上述的直播品類,更添加了「娛樂」以及「社交」,這兩項難以用傳統媒體達成的人性剛需,現在透過App直播技術,才正要起飛!
*本文節錄自Stuff史塔夫科技國際中文版2016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