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創意加速器 吳尚鴻的自造夢工場
在一個初秋的下午,採訪團隊於清大校園中尋找著「台達館」的位置,順利抵達受訪者 的辦公室,前來迎接的是一個友善、親切的燦爛笑容,清大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吳尚鴻一襲休閒的美式裝扮,搭配略顯靦腆的聲音,謙虛表示自己不擅於受訪,但實際上卻是侃侃而談、一派輕鬆。
通訊大賽的啟發及影響
雖然距離當年參加通訊大賽已有10多年的時 間,吳尚鴻回憶當年參賽的狀況,仍非常難忘這個美好的經驗。不管是與老師共同發想創意、 和團隊夥伴一起執行專案內容、甚至是熬夜不睡 在實驗室裡趕工等過程,都讓自己感受到技術與 自造結合的魅力,作品受到評審青睞及廣大迴響後,覺得離夢想愈來愈近。 不過,他並未真的走上創業,後來從產業回到 學術界。吳尚鴻解釋,自從參加通訊大賽後,漸漸自覺技術層面仍有許多需要學習之處,而在參賽過程中也瞭解到實務的重要性,最終仍圍繞在 改變生活的目的之上,他不僅希望透過教職作育英才,也期待投入更多具有技術深度的研究。目前他的研究領域主要著重面向包括資料探勘 (Data Mining)、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以 及Apps應用程式開發。其中,Apps透過機器學 習的演算法,可分析及記錄從行動裝置上所獲得的數據及資料,進而優化Apps服務,而這部份便是受到當年通訊大賽的啟發和影響。
Apps競爭激烈 應重視社群效應與大數據分析
談及Apps開發工作,吳尚鴻宛如打開話匣子 一般,他表示,目前的Apps主要都是針對消費者 端,競爭格外激烈,每天幾乎都會有約1,000個 Apps上架,如果行銷方面缺少吸引力,那便很容 易在軟體商店中石沈大海,又或者是出現抄襲的 狀況,一味推出「Me too」產品。 事實上,他過去在產業界總認為「專利」非常 重要,但爾後卻得出兩項心得,一是網絡效應: 以Facebook與Google+這兩個社群平台而言, Google+的介面和系統都不遜於Facebook,但 Facebook的黏著度明顯高出許多,顯示擁有群眾 支持及網絡效應的產品,較具有競爭力;二是大 數據分析:以搜尋引擎龍頭Google為例,會利用 使用者的網頁點擊與瀏覽行為,來進行後端的數據分析及產品優化,讓使用者跟服務間可以形成 正向循環。 他舉出一個實例驗證上述觀點:有位學生開發了一款「Forest」App,主要目的是幫助使用者暫時遠離手機,並專心於當前工作。如果專注一段時間,便可種下一棵種子,如果滑了 Facebook、或是玩遊戲……等,所種下的樹木便會枯萎而死。這個看似簡單卻又充滿創意的 App,不僅結合網絡效應以及數據分析等特點, 還將目光放眼全球市場,提供不同語言版本,即便是付費版本也吸引許多用戶下載。
不怕失敗的勇氣
至於,擁有一個好的概念或產品,是否就該往創業之路邁進,吳尚鴻持正面態度。他在清大開過一堂課:App創業與實作,主要是輔導學生該如何創業,教學內容直接將創業與開發這兩 件事加以連結。在這過程中,常有學生對未來要創業或者到大公司上班猶豫不定,即使是撰寫 「Forest」App的學生也曾面臨過,還差點鬧家庭革命,不過,從市場接受度來看,當初他的大膽決定是對的。 吳尚鴻認為,要說台灣的創業環境缺了什麼,那大概就是「承擔失敗的勇氣」。因為一直以來傳統教育的關係,使得每個人都害怕失敗,但創業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鎖定消費者市場的產品,往往是一個嘗試錯誤的過程,透過不斷的修 正和調整,讓產品能夠因此優化。 此外,創業之路較害怕的是缺乏「前景」,哪怕只是一個微小的點子,只要切中消費心理,就有可能成為該領域的第一,像「Forest」App就 是最好的例子。他認為通訊大賽是一個能夠讓創意發光的舞台,建議青年學子可以挑戰自我,讓好點子不寂寞!
獲獎紀錄 2004 通訊大賽 Play Tech組─亞軍 |
本文節錄自史塔夫科技承製之「新自造時代:通訊大賽的超越與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