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球車壇大事記(21-2)國際車壇10大焦點新聞
天價罰款 VW集團排汙造假事件
2016年是多事之秋的一年,爆發許多令人震驚的消息,其中每一則都有可能改變汽車業的未來發展,編輯部特別嚴選10則國際重大訊息,讓您一次掌握過去與未來的趨勢關鍵!
這起震驚全球的造假,事件始末從2015年9月開始說起,當時VW集團旗下包括VW、Audi、Porsche、Skoda、Seat所生產的柴油車款,被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發現安裝特殊軟體;使用代號EA189型號柴油引擎的車款,行車電腦內植入可規避官方檢驗軟體,檢驗時會自動調整相關數據,用以通過美國嚴苛的廢氣排放標準,但在道路實測時發現這些車輛全都超標10至40倍不等。
造假的EA189型號柴油引擎。
根據德國媒體報導,這套軟體早在1999年便由Audi所開發,但並未使用在車輛上,2008年因VW工程師無法在車輛性能與排放標準上取得平衡,進而使用這套軟體,至於一直到2015年才被揭穿,是因為在美國「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保護下,車主與美國政府皆無法調查軟體內容。2015年9月22日VW執行長Martin Winterkorn發表了公開聲明,宣佈停售搭載2.0升柴油引擎的車款,並對客戶致上最高的歉意,承諾願意配合官方調查與後續賠償。2015年9月23日Winterkorn辭去執行長一職,由Porsche執行長Matthias Muller接任,後續影響包含VW股價重挫23%、Benz考慮放棄北美柴油市場等。
VW執行長Martin Winterkorn為造假事件引咎辭職
此事件估計全球超過1100萬部汽車,50萬名車主受到波及,經過一年左右的訴訟官司,VW與美國政府以汽車史上最高的147億美元罰款和解,其中100億美元用在售出車款的購回或修正,其餘用於美國環境保護計畫的基金、零排放相關科技的研究等。VW還需另外付給加州政府8,600萬美元的罰款,其中1,000萬美元補助學術機透及弱勢團體等。這還只是初步費用,因為3.0升柴油引擎的問題更加複雜,未來的賠償措施仍在研議中,值得注意的是VW集團表示,賠償僅限北美市場,其他地區因法規不同將不會比照辦理。
在古巴街頭引起民眾圍觀的Infiniti Q60。
睽違半世紀 美製汽車現身古巴
文=想起位於加勒比海的古巴,除了大文豪海明威最愛的城市哈瓦那外,最吸引遊客之一的莫過於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的各式老爺車,這一部部30到50年代的車輛,估計仍有超過10萬部奔馳於古巴街頭,造就當地不可思議的觀光特色,甚至有不少遊客付錢租借老爺車,重新體驗過往的年華風采。
至於古巴為何還有那麼多老爺車,背後原因相當複雜,因過去古巴革命成功後,卡斯楚採取的社會改革引起美國政府不滿,加上當時世界兩大強權美國與蘇聯冷戰,古巴傾向支持蘇聯,導致美國對古巴實施經濟制裁與禁運政策,美國汽車將不再銷往古巴,連帶零件也不易取得,除此之外古巴購買進口車需要昂貴的許可證,其價值甚至比車輛本身還高,因此這些老爺車被一再維修而保留下來。近年來兩國外交逐漸破冰改善,半世紀後終於又有一部美規的Infiniti Q60順勢重新登陸古巴,替兩國寫下歷史的新頁!
仍建設當中的千兆超級電池工廠,預計2020年完工。
史上最大建築 Tesla打造千兆電池工廠
Elon Musk最知名的成就之一就是創辦Tesla汽車,走在世界前端的Musk更是在2013年11月公開宣佈震撼世界的計畫,也就是打造Tesla千兆工廠(Gigafactory),該工廠造價約50億美元,從2014年開始破土動工,建造完成後530萬平方英尺的廠房及辦公室,按照物理面積計算會是世界最大的建築,若按照使用面積計算則是世界第二大的建築(第一大是波音飛機公司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艾弗雷特工廠),雖然目前僅完成約14%,但已於2016年7月29日舉行開工儀式。
Tesla預計2018年時開始量產Model 3汽車,並在當年度生產50萬部,屆時工廠電池產量將會超越2013年全球電池產量的總和,未來完工之後每年能有製造150萬部的驚人產能,且壓低電池成本約30%,令人訝異的是工廠運作將全部使用零汙染的再生能源。
目前全球電池生產的龍頭Panasonic於2016年初投資16億美元,在確認Model 3汽車的預訂數量後,增發38.6億美元的債券,其中大部分所得投入到工廠的建設,未來Model 3將只會使用Panasonic生產的電池。當初世人認為牛皮遲早會吹破的科技狂人Musk,成功證明不僅將改變汽車產業,甚至是能源業的未來,但一向勇於挑戰世界的Musk不滿足於此,宣佈未來將在歐洲建造下一座超級工廠。
Renault-Nissan的CEO Carlos Ghosn,未來也兼任Mitsubishi汽車的主席。
Renault-Nissan聯盟入主Mitsubishi 汽車市占率將重新洗牌
文=曾是日本第四大車廠的Mitsubishi,在日本創下許多傲人的紀錄,包括首部柴油引擎、首部柴油貨車、首部大型巴士及首部四輪驅動原型車等。1960年的Mitsubishi 500,甚至是二戰後日本首款問世的轎車,之後開發出Lancer、Galant等膾炙人口的經典車款。
但2000年,爆發被稱為「Mitsubishi之恥」的事件,高層刻意長期隱瞞汽車的缺陷不招回檢修,導致之後接連發生意外,2002年大卡車車輪脫落,造成母子三人一死兩傷的慘劇及之後多起車禍。一開始Mitsubishi不承認責任並拒絕賠償死傷者,在輿論壓力及日本政府介入調查後,才發現Mitsubishi長期以來文件造假用來通過政府審核,從此信譽一落千丈,當年銷售及股價慘跌,虧損金額達到756億日圓,靠著企業母集團三菱重工支援5,460億日圓,才勉強重建。
油耗造假的K-Car Mitsubishi「eK Wagon」。
糟糕的是Mitsubishi沒有因此大徹大悟、痛改前非,在2016年4月遭到Nissan工程師揭發Mitsubishi車款修改輪胎及風阻數據,以在測試時得到較出色的油耗表現;社長相川哲郎在引咎辭職前,甚至承認從1991年就開始使用與法規不同的油耗測試,這也成為壓垮Mitsubishi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6年在超過千億日幣的虧損下,經由多方考量,最後與Nissan簽署協議,Nissan以2,370億日幣的價格收購Mitsubishi 34%的股份,正式成為Renault-Nissan聯盟的一員,不僅Mitsubishi脫離破產的危機,Nissan亦可得到Mitsubishi的PHEV技術,並重新佈局Mitsubishi有一定市佔率的東南亞市場,三方合作聯盟不僅可彌補原有不足,未來甚至有望挑戰全球前三名的銷售成績。
Mitsubishi與Nissan合作的「Dayz」也受到影響。
Ford黯然退出印尼、日本市場
文=2015年Ford在台灣市場有5%左右的市佔率,相較於日本與印尼市場卻是天壤之別。日本畢竟有許多立足世界的大廠,且有獨特的K-Car車型,因此當地購買仍是以自家品牌為主,多年來銷售榜上的前10名由Toyota、Honda、Nissan等不同車款佔據,其他國家的品牌在日本向來難以競爭;2015年Ford在日本全年銷售5000部左右、市佔率僅0.1%。
Ford位於美國的全球總部。
印尼市場也不遑多讓,2014年還有11614部的銷售成績,但2015年卻大幅下跌至僅6103部,跌幅程度高達50%,整體市佔率更萎縮到0.6%。成本考量下,2016年Ford宣佈未來退出日、印兩個市場,並將重點目標改在中國。Ford與中國長安汽車共同合作的長安福特汽車,2015年在中國銷售排行佔第4名,當年度賣出了110萬部以上的亮眼成績,大幅成長下Ford未來也會在中國投入更多資源。
Ford旗下在全球相當熱銷的Focus車系。
樂視破產疑雲?
文=樂視網資訊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視),成立於2004年11月,是中國唯一上市的影片網站,也是全球首家以IPO(首次公開募股)方式上市的影片網站。在媒體相關事業的成功,讓樂視進一步拓寬版圖朝海外發展,相繼投入不同領域,甚至涉足汽車產業;2014年12月,創辦人賈躍亭宣佈樂視「SEE計劃」,將打造汽車及汽車網際網路電動生態系統。
Faraday Futur首款量產車,電動超跑FF 91
2015年11月,樂視宣佈其投資的Faraday Futur(法拉第未來)汽車,將以10億美元的資金在內華達州建廠,發展電動汽車挑戰Tesla。內華達州長大力支持並通過商業激勵法,包含免稅及發行債卷等,價值超過2.15億美元。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在2016年11月初,驚傳樂視拖欠供應商100多億人民幣,賈躍亭後來在公開信中承認公司發展過快、資金鏈和融資能力出現危機,一時間股價崩盤狂瀉不止,並不斷傳出即將破產的消息,連帶Faraday Futur拖欠數千萬美金的工程款項;內華達州長Brain Sandoval對媒體確認,Faraday Futur在Apex工業園區建設將暫時停止。
Lucid Motors超跑Air,可輸出1000匹的驚人馬力
除了Faraday Futur,樂視也投資了Atieva(後改名為Lucid Motors),這兩家車廠都在2017年1月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推出新作,但因樂視財務問題,外界普遍還在觀察當中。展上曝光的Faraday Futur首款電動量產車FF 91,如果市場反應不佳,有可能是品牌第一款量產車也是最後一款。樂視究竟是新一代「龐氏詐騙」還是真有實力,未來便可知曉。
氣囊事件的主因,在於高田公司採用便宜但性質不穩定的硝酸銨作為推進劑。
高田氣囊風暴持續延燒
全球第2大氣囊製造商Takata Corporation高田集團,從2013年起所生產的氣囊皆有缺陷,使用便宜但不穩定的硝酸銨作為起爆劑,且會隨著時間經過而愈來愈不穩定,導致氣囊爆裂進而引發車輛起火,除此之外氣囊內的壓力過高,也可能造成充氣筒炸射出致命的碎片傷害車內乘客。
2004年時發生第一起意外,高田內部當時已察覺安全氣囊會意外爆炸,但卻對外隱瞞並下達封口令。直到2007年問題逐漸曝光,2008年才開始回收,事件之後愈演愈烈,幾乎各大車廠都遭受影響,包含Toyota、GM、BMW、Chrysler、Ford、Honda、Mazda、Mitsubishi、Nissan、Subaru等。
日本車廠2013年大規模在全球共召回340萬部,BMW也在全球召回22萬部有問題的車款。但事件至今仍在延燒原因是,除了影響車輛過多遍及全球外,在2014年尚未完全查明爆炸原因就更換氣囊的車輛,還是有發生爆炸的可能,因此Toyota再次全球召回230萬部,BMW也共召回160萬輛3 Series,到了2015年召修達到史上最大規模的3400萬輛。
全球各大車廠包括Honda、Mazda、Mitsubishi、Nissan及Subaru等皆受高田氣囊的波及影響。
2015年6月,高田再次承認先前召回更換的安全氣囊,仍然一樣有安全疑慮,日後需再進行第二次更換,事情演變至此各大車廠紛紛放棄高田氣囊,持有高田1.2%股權的Honda宣佈不再使用,其他車廠Mazda、Toyota等陸續跟進,高田股價因此腰斬再腰斬,並遭到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罰款7,000萬美元,後續依配合度可能加罰至2億美元。根據統計,高田氣囊可能到2023年都還換不完,單是在美國必須更換的總數量就達到4200萬部、大約7000萬顆氣囊受到影響。雖然2014年社長引咎辭職,但高田集團要再重新站起恐怕是有很大困難。
國內部分Honda、Mitsubish、Toyota、Nissan等部分車款受到影響,日前也進行再次召回,建議車主注意自己的愛車,是否為官方公佈需要維修的車款,以免憾事發生。
巴鐵當時的設計概念圖
中國巴鐵 好「大」的騙局
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記得曾經攻佔各大媒體版面,轟動一時的空中巴士──「巴鐵一號」。該車由中國巴鐵科技公司所研發,使用電力驅動,巨大寬敞的車身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車廂可載客多達300人,下層可供2公尺高的車輛通過,在2016年8月2日進行了首次道路測試。
創新的設計似乎有望舒緩城市擁擠的交通,獲得世界關注。但隨著時間經過,質疑的聲浪愈來愈高,首先是其設計結構問題,安全與可行性備受專家質疑,根據計算該巴鐵如果要在道路上轉彎,外側會劃出72公尺的圓,以中國一般道路3.5公尺計算,大概會需要22條車道的馬路,上路後根本就是一部破百噸的馬路殺手。
巴鐵轉彎時,下方通過的車輛可能遭受危險。
其次是資金的來源疑點重重,媒體爆料他們背後其實是一家問題不少的P2P融資公司,宣稱投資巴鐵年收益可達12%,靠著炒作下吸引不少人砸下重金。隨著時間經過,2016年12月中國媒體證實巴鐵已經擺放在原地超過兩個月,雜草叢生外整部車被灰塵淹沒,巨大的車體反而造成當地民眾不便。這年頭詐騙集團花樣百出,但在各方面都如此之「大」的詐騙手段,還真是前所未見。
在南港展覽館展出的BMW跨世紀特展。
巴伐利亞的驕傲 BMW歡慶100周年
在1916年3月7日創立的BMW,其實一開始是飛機引擎的製造商,隨著時間經過逐漸演變,100年後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汽車大廠之一。2016年3月7日BMW集團於德國慕尼黑舉行「BMW Centenary Event」100周年慶祝活動,集團董事會主席Harald Kruger在活動上發下豪語,表示:「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未來」,也說明BMW將持續創新,朝向下一個世紀。
為了這重要的時刻,BMW陸續於全球展開各式展覽,台灣總代理汎德公司也在2016年8月24日至8月2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BMW跨世紀特展」,以「THE NEXT 100 YEARS」為主題,共展出包含汽車、機車與賽車等18款不同年代的經典代表,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BMW的科技結晶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具備自動駕駛、智慧互聯網科技、可伸縮彈性輪拱等最新科技,展現其強調駕馭樂趣的造車精神。
有趣的是向來互別苗頭的競爭對手M.Benz,也在網路上發表一段恭賀影片,向BMW表示:「沒有你的30年還真是有點無聊」!
於特展上首次亮相的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
印度躍昇為世界第5大汽車製造國
文=根據數據統計,2016前7個月汽車生產量前五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1279萬部、美國708萬部、日本540萬部、德國362萬部、印度257萬部,而韓國則是255萬部,這也是十年來韓國首次跌出前五名的位置。原因在於韓國汽車業的衰落,加上政府取消免稅政策,以及Hyundai集團工人要求加薪的罷工所影響。2016年8月韓國銷售和出口僅有25萬部。
印度經濟則呈現穩定成長,刺激了對汽車產業的需求,間接增加1900萬個的工作機會,汽車生產總值也達到佔經濟總值的7%。印度未來的目標是在汽車產業的產值達到1,450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10%以上,並再額外增加2500萬個就業機會,依照目前發展2017年印度應該能繼續保持第五名的位置。
印度在去年的汽車生產量已經超越韓國,躍昇世界第五大汽車製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