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Sony 4K OLED TV 研發經理現身說法
Sony電視在台灣一向有不少愛用者,今年首度在台推出4K OLED電視A1系列,尤其讓人關注。而A1系列不僅僅是畫質提升,還內建首度出現的「平面聲場技術Acoustic Surface」,聲音直接從螢幕畫面發出,觀賞體驗更接近於真實世界。Sony Taiwan也特地請來日本Sony影像產品公司 產品研發部門 資深經理 近藤晉平先生,詳細介紹了A1系列的設計理念及技術特色。
近藤先生本身就是負責A1系列的面板設計,他表示一直以來,Sony電視的設計目標就是「沉浸式體驗」:看電視時只會看到影像,而不讓周圍雜物影響到欣賞品質。比如在全黑的房間中看電視,還會看到腳架的話就不是一個好設計。他們一直以這個方向為目標,但不容易達到。而A1系列試圖從三個方向來趨近這個目標:不受干擾的影像品質,無縫整合的音響技術,極致的畫質表現。
不受干擾的影像品質
A1系列提出一個概念叫「一體化設計」,面板就像一片玻璃立在空間中,看不到其他東西,這就是Sony認為最好最佳的觀賞體驗。因此A1系列捨棄了腳架與底座,整個螢幕靠支撐架立起,也捨棄了喇叭,靠螢幕發出聲音。近藤表示為了做到整個電視只剩下畫面的沉浸式外型結構很困難,他們下了很大苦工。
無縫整合的音響技術
一般液晶電視的揚聲器在螢幕背後或下面,聲音出來的位置無法與影像結合,隨著電視尺寸越來越大,這種違合感就越來越明顯。這次研發的平面聲場技術,在面板後方左右設置制動器,透過制動器讓面板震動發出聲音,再利用後方支撐板內的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控制,就可讓聲音與畫面整合。
其實這個技術並非Sony第一次應用到產品上,Sony LSPX-S1 Glass Sound Speaker也是用到相同的技術,讓LED立燈同時具有藍牙無線喇叭的功能。有時候電影院也是把揚聲器放在螢幕後面,並非只有Sony這樣做,但A1系列不是放在螢幕後面,而是讓畫面本身發出聲音。
近藤提到平面聲場技術的困難點。並不是把制動器貼上面板就能發出好聲音,還必須設法減少震動產生的噪音,把干擾降到最低。既然是透過螢幕發出聲音,螢幕尺寸多少也會影響到效果,他們開發時費盡苦心,才調整到沒有太大差異。另外,因為利用後方支撐架身兼重低音喇叭,在壁掛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聲音效果,必須做額外的微調。
M特派員感到很好奇,用螢幕發出的音質會比喇叭好嗎?既然這個技術可以影音合一,是否日後Sony電視都會採用平面聲場技術呢?近藤先生的回覆是,平面聲場技術和傳統喇叭各有優缺點,他們認為平面聲場技術可以提供電視最理想的視聽效果。但此技術目前無法應用在一般液晶電視上,未來會視產品特色選用適合的聲音技術。
極致的畫質表現
雖然其他競爭品牌早已推出OLED電視,但Sony在2001年時就發表過13吋全彩OLED顯示器試作機,2007年時還推出世界首台OLED電視XEL-1,Sony本身是有OLED技術的。近藤表示Sony一直不斷追蹤了解OLED技術的發展,認為現在已經達到標準,能符合他們對畫質的要求,因此推出OLED機種,把技術都融入了A1系列的「4K HDR超極真影像處理器X1進階版(X1 Extreme)」中。
Sony並不打算製造OLED面板,而是採取與面板廠商合作的策略,本身著重發展驅動面板的技術。例如他們就在BRAVIA電視的直下背光技術中,加入OLED專用訊號處理迴路,可針對每個OLED像素調教對比,做到HDR分區精準強化。
Sony OLED TV A1系列與LCD TV旗艦Z9D、X9400E/X9300E系列都是今年的頂級機種,均搭載「4K HDR超極真影像處理器X1進階版」,效能比「4K 超極真影像處理器X1」提升40%,也多了雙影像數據資料庫、精準色彩對映技術。
其中雙影像數據資料庫分別是「降噪影像數據資料庫」和「超解析影像數據資料庫」。前者含有原始影像以及「影像提升前後」的數據,藉以識別圖像中的噪點,與資料庫中的影像素材比對,進一步去除噪點。後者儲存大量「影像提升前後」數據,經由演算法比對、優化影像訊號,營造更逼真的畫面。
綜觀今年Sony BRAVIA TV重點,聚焦在4K HDR OLED A1系列身上,藉由一體化設計+平面聲場技術+X1 Extreme處理器,想要帶給觀眾理想中的沉浸式體驗。姑且不論由螢幕發聲、捨棄腳架的做法效果如何,Sony的確是邁出大膽創新的一步,帶來不同的思考方向,除了在畫質上追求更高品質之外,其實是還有很多體驗可以著墨改善的。
史塔夫短評:期待未來平面聲場搭配環繞喇叭的組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