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花臣與雙A臂懸吊的差異

麥花臣懸吊的構造簡單,避震器上端固定於車架,下端由一支控制臂連接懸吊梁,稱「下控制臂」。由於組成的連桿很少,空間佔據不大,當車輪跳動時,能提高車子前行的安定性,常用在轉向的前軸,目前最多小型車使用這類懸吊。但能承受的強度變小,避震器很容易變形,跨過不平的路面容易使車輪自動轉向,需要用力把持方向盤,也因為它造價便宜,結構又輕,很適合前驅車。

源於飛機起落架的雙A臂,構造比較複雜。其優點在於有兩支控制臂能強化避震效果,但造價高昂,多用在性能車或大型車。

為了追求更好的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雙A臂的構造就比較複雜,由上下控制臂、支柱、轉向節等組成。其上控制臂短,下控制臂長,共兩支控制臂支撐車軸,而避震器則裝在控制臂內,同樣上端固定於車架。相較於麥花臣,當車輪跳動時,藉由兩支長短控制臂來抑制輪距的變化。多連桿的設計讓構造的強度變大又靈活,避震器不易變形,採用雙A臂懸吊可以使汽車的轉向能力和乘坐舒適提高不少,因此是許多性能車的首選。此外還能藉由改變兩控制臂的長度或位置,衍生出不同的懸吊,但造價昂貴,佔據空間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