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內容困境與迷思 YouTube是這樣培育創作者

YouTube會提供創作者各種協助與訓練,只不過有一定的門檻要求,一般人無緣得見,到底有什麼武功祕笈呢?我們特地向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請益,一窺世界級影音平台的人才培育方式。

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黃少宇
▲ 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黃少宇(圖\Matt Kan攝)

「初期創作者、中型創作者、大型創作者需求不同。小創作者比較需要知道怎麼想主題,做出特色。另外會好奇前輩都在做什麼事,遇到什麼挑戰。」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經理黃少宇表示,因此針對初期創作者他們會不定期舉辦交流活動。

「很多人會覺得要做時下流行的影片,但我們觀察到很多成功YouTuber一開始都是當興趣做。」例如瑞可生活頻道RICO將動漫食物實體化,已經破10萬訂閱,也有人專門演奏動漫歌曲的,「不一定要跟著大眾走。」「中小型創作者通常在找內容方向上遇到挑戰,我們建議三個圈圈:我有熱情的、我能力可做的、市場喜歡的,找這三個圈的交叉範圍內是什麼。」

黃少宇指出YouTube早期是遊戲、美妝類內容比較受歡迎;後來變成生活類,很多YouTuber分享自己的生活受到注意;現在算第三期,知識型的成功案例開始變多。他觀察到YouTube上的內容有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很多頻道是團隊分工合作經營。也很多創作者不再侷限於影音創作,已經有第二專長,往音樂、戲劇、電影發展,跟傳統媒體有很多互動,傳統媒體也有往YouTube移動。

訂閱人數超過10萬人算中型創作者,可參與中、大型訓練活動,這些活動的主題是經過調查,視創作者需求而定,例如講個人品牌建立、生涯規劃、營利策略等。「中期比較需要內容創新,要追求成長,需要新的元素、啟發。」黃少宇今年六月才剛辦完一場「內容創意工作坊」,教YouTuber如何用設計思考框架,用科學的方式做出創意。

大型創作者比較需要兩種幫助:一是讓內容如何進到下個層次,更專業、更有質感,不是在家裏能完成的。例如之前YouTube快閃攝影棚來台灣,有專業導演團隊協助,可在不同場域創作。二是不同的舞台,讓粉絲認識YouTuber不同面貌。像今年九月會在花博園區辦YouTube FanFest,規模會到3000人以上,國內外十幾組創作者一起參與表演。「這是第一次在台灣辦,讓大型創作者有不同的方式與粉絲互動。」黃少宇表示。

他們這兩年也積極幫大型創作者推到國外,例如去年就邀請阿滴、滴妹、阿神代表台灣和其他國家創作者交流。阿神因此認識了香港做烹飪頻道的YouTuber馬田,兩人目前還一起合開了新頻道「搞神馬」。

黃少宇負責YouTube大中華地區:大陸、台灣、香港三個市場,依他的觀察台灣市場最成熟、觀眾最多;香港和台灣差不多;大陸會審查外來內容,但對於本地內容向外輸出是不排斥的,因此YouTube的重點在協助大陸創作者上傳內容。「新興市場比較關注內容的產生,因為上什麼內容都有人看;成熟市場我們會幫YouTuber開創新內容。」

聽到這邊,我們很好奇會不會有一天創意用盡、或是YouTuber太多,那該怎麼辦呢?「對於成熟市場,YouTube通常做兩件事:幫創作者找新觀眾、幫創作者維持舊觀眾。」黃少宇認為再小的內容也有發揮空間,可以依據原本經營的內容類型發展出第二路線。「因為原本的內容已經飽和,要有新內容才會有新觀眾。」

想想也是,這跟一般商業市場、產品生命週期不也類似嗎,在原本的產品市場到飽和之前,就要趕快想下一個新產品才是。就像原本遊戲類內容已經很競爭,但把遊戲內的食物做出來變成真的,就是個很好的發展方向,人類文化不就是這麼一步步演進而來的嗎。

史塔夫短評:比某些公司的訓練還要豐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