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施信鋒分享 iPhone 12 Pro 月全食軌跡拍攝技巧
昨天晚間迎來難得的「超級血月」和月全食,
事前準備
中央氣象局網站在知識與天文的頁面, 可以查到每天日升日落月升月落的時間與方位角, 而方位角的解讀其實很簡單,北東南西依序是0度、90度、 180度及270度,月全食這天月升方位角大概是113度, 所以只要朝向東南東的方向就可以見到月亮升起, 因此臺北盆地的西邊高處算是很不錯的觀賞點。
因為要長時間拍攝,所以穩定的腳架跟手機夾具是必要的, 架設的地點最好也能夠是穩固的地面,減少不必要的晃動。
拍攝技巧
月全食的拍攝其實沒有什麼特殊技巧, 每隔一段時間用內建相機拍下一張照片就可以了, 施信鋒指出在拍攝的時候為了後期製作能更順利, 有些地方要稍微注意。
運用主鏡頭拍攝的畫面,月亮只會佔一個小小的部分, 夜間模式會自動開啟,這時候月亮拍起來就會是一團白沒細節, 在點選對焦位置的方框旁邊有一顆太陽的圖示, 點出來之後向上滑就會增加曝光亮度,向下滑就會降低, 所以只要滑到底,雖然天空看起來很暗, 但月食的形狀就可以拍攝清楚,在後期合成的時候也會變得方便。

拍攝的時候,腳架盡量不要去晃動,接著只要每隔5- 10分鐘拍攝一張照片,每拍攝完一張就記得要檢查一次構圖, 因為有時候月亮太小不好對焦就會失誤, 所以對焦的方框放在遠處的城市,這樣就可以降低失誤的可能性, 持續這些步驟一直到月亮復圓就拍攝完成了。
復圓之後的最後一張照片, 就可以正常的拍攝讓背景顏色跟細節出來, 當作我們後期合成用的底圖。

後期製作
這次後期的製作可以使用 pixlr, 雖然它跟snapseed都一樣可以做重複曝光的技巧, 但如果在拍攝時腳架有些微的晃動到, 那底下城市的夜景就會出現合成模糊的狀況,而 pixlr 在重複曝光介面右上角有個橡皮擦, 它可以針對不需要重曝的部分將它擦掉, 此時只要將底下夜景的部分擦乾淨,保留黑夜跟月亮, 合成的式選擇變亮即可,接著只要依序將拍下來的月食重複動作, 就可以完成一張月全食的軌跡圖了。




*註:防疫期間不鼓勵外出, 施信鋒表示照片是住家後山無人之處拍攝,並全程配戴口罩。
史塔夫短評:難得一見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