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徠卡鏡頭寫日記 攝影師River Tseng的Q3社會觀察紀實

從喜歡攝影到一腳踏入商業攝影圈

許多人注意到 River Tseng 起初於時尚圈知名的意見領袖們秀場直擊與街頭攝影的影像,而River也不否認在某個時期的攝影成就源於社群媒體的認同。

然而,回首自身的攝影生涯起始點,就是一股腦的喜歡拿著相機隨處捕捉,不帶任何目的性地單純的喜歡著攝影,這樣一個純粹的動機,使River從大學的攝影社開始灌溉他的攝影生涯。

從初入職場的婚紗攝影、商業網拍攝影至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時尚街頭攝影師,一路上看似理所當然的過程中,其實也讓River 更認識自己偏好的攝影風格、對於街上的光與景有了更靈敏的反應與直覺。

攝影師 River Tseng 用徠卡Q3寫日記

用照片寫日記 鍾情於徠卡Q系列

River 對於徠卡的初體驗是徠卡鏡頭,當時恰好是全片幅相機普及化的轉換期,當單眼相機對於年輕人而言不再遙不可及時,轉接鏡頭成為了攝影愛好者間最熱門的議題,River也笑稱當時處於摸索階段,雖然是使用了徠卡鏡頭,但卻沒有特別的感覺。

然而,真正的第一次徠卡相機體驗是在2019年,從經典的M系列、專業的SL系列及獨具一格的Q系列,皆有所涉略,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街頭攝影已經成為了River的標誌風格之一。

「如果你覺得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不夠近」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羅伯.卡帕(Robert Capa)曾說過這句話,也讓天生反骨的性格River選擇跳脫當時主流的遠距離大光圈散景畫面,反而更專注於靠近拍攝主體、建立構圖、畫面協調性與色彩呈現,這一改變讓28mm的焦段則成為了River的首選。

有別於目前市場上所流行的濾鏡感攝影趨勢,River 針對徠卡相機呈現出的真實樣貌給予高度評價,「透過徠卡相機鏡頭所拍攝的照片是最接近肉眼的真實度與立體度,徠卡就是能夠幫你把畫面準備好」,檢視照片時可以完全回想起當時眼前的景象而不失真。

徠卡Q系列採用Summilux 28 f/1.7 ASPH. 大光圈,擁有極簡外型、簡易的操作、優秀的畫面呈現都完美符合River對於隨身相機的想像,也成為了他累積最多日常作品的一台相機。

初入徠卡殿堂 首推Q3

River對比了使用Q2與Q3的經驗,很多時候為了呈現畫面的張力與臨場感則需要透過不同的視角傳達,Q3在翻折螢幕上的升級對於拍攝時仰拍與俯視等特殊視角的構圖需求有著極大的幫助。

「相機就是要帶出門,才有存在的意義」,對於River來說,Q3就是一台可以毫不費力就能隨身攜帶的相機,他也將Q3推薦給初學攝影的朋友,一台沒有過多快捷鍵的相機,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快速捕捉日常的生活碎片,測光呈現精準、微距功能可以拍攝生活小物、高像素讓影像就算經過裁切一樣能完美呈現細節之處,快速傳送至行動裝置的功能也能完美符合現代人對於即時分享的需求。

重拾攝影的熱情 用鏡頭寫日記

拿到Q3相機的期間,恰巧遇到了River工作上的低潮期,他帶上相機、騎上機車在街與巷之間探索,觀察路上的人事物並重拾對於當初對攝影那份純粹的熱情,看到了一群人在橋下揮汗踢球,那是最純粹的快樂;看到了高架道路交錯的畸零地畫上了跳格子,那是最純真的念想。

雖然沒有特定的拍攝主題,但是在檢視照片時,卻總能歸納出這些畫面的共通性-「對比感」。在都市中不難看到所謂為了「綠化」於工程外築起的植物牆,卻有半數枯黃垂喪。

過往家鄉一望無際的農田,遠方出現了多輛工程車正大興土木,都市化與去都市化的議題從不曾間斷,好與壞難以被定論,而透過 River的鏡頭語言,我們看不到嚴厲的批判,反而能感受到的是輕輕地嘆息一聲「可惜了」,他用自身的生活經驗與觀察,呈現出畫面的對比並為此留下了未完待續的符號,亦或讓觀看他影像作品的每個人都能夠有不同的解讀與定奪。

那些努力生存過的痕跡,都是畫面裡的小驚喜

大色塊所組成的遼闊景觀一直是 River 會為此忍不住按下快門的畫面,同時我們也在畫面中看到小小的驚喜,如:在廣闊的海中央漂流著一艘小船、在綿延的山景中出現的兩座路燈、在整齊劃一的稻田中央矗立的電線桿,這些都是人類努力生存留下的痕跡,也是我們佔據這世界的完美比例,安靜地在角落生存著的樣子就如同照片中呈現的一樣和平。

同理,我們也能從都市的人造霧中看到大自然努力生存的痕跡,一棵樹、一株草像是無聲地告訴我們它還存在著,這種微妙地對立與共存,看似悄然無聲,但總能不禁在生活中發覺。

史塔夫短評:隨手拍下,證明自己曾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