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p AQUOS R9 pro長期使用:徠味十足,全焦段比前代單鏡頭更實用
夏普在1月推出2025年全台首款1吋手機AQUOS R9 pro,同時也是該品牌繼AQUOS R7、AQUOS R8s pro後的第三款機型,但AQUOS R7當時未引進台灣,因此AQUOS R9 pro是台灣夏普的第二款1吋手機。AQUOS R9 pro並沒有在去年7月與中階款AQUOS R9同期推出,而是相隔半年後才上市,在2023年10月時AQUOS R8與AQUOS R8s pro是同時上市的,可能是希望將AQUOS R9 pro軟硬體調校好再推出。
AQUOS R9 pro相較於AQUOS R7與AQUOS R8s pro使用1吋19mm鏡頭一鏡到底,改為較符合主流的23mm廣角+13mm超廣角+65mm長焦的三鏡頭設計,感光元件則是換為同為1/0.98吋的Sony LYT900+OV50C超廣角+Sony IMX890長焦。整體規格都有提升,然而可惜的是,AQUOS R9 pro並沒有向前代採用當年的旗艦SoC,僅採用高通Snapdragon 8s Gen 3,其效能反而略遜於Snapdragon 8 Gen 2。
AQUOS R9 pro實測重點:
⭐AQUOS R9 pro 更接近相機的外型
⭐全焦段日間實測
⭐肖像模式實測
⭐近拍實測
⭐夜景模式實測
⭐高通Snapdragon 8s Gen 3效能、續航、快充實測
⭐史塔夫老實說
AQUOS R9 pro只有「膠卷黑」一款顏色,相較於同系列R9的綠、白兩款活潑色系,配色比較低調。相較於前一代AQUOS R8s pro台版沒有徠卡授權,AQUOS R9 pro在背面上有印Leica,拍照時也有徠卡浮水印,與日本版一樣。新加坡AQUOS R9 pro背面沒有印Leica,拍照也沒有徠卡浮水印,因此新加坡版售價比台灣與日本都更便宜。
AQUOS R9 pro盒裝內的配件有USB- to USB-線、USB-A轉USB-C、透明保護殼,沒有附充電器。實測使用PD充電器,跟AQUOS R9一樣峰值約36W快充。
AQUOS R9 pro採用6.7吋的3,120 x 1,440 Pro IGZO OLED螢幕,前一代AQUOS R8s pro是6.6吋2,730 x 1,260 IGZO OLED,尺寸稍微加大、解析度大幅提升。而Pro IGZO OLED相比IGZO OLED是技術升級版,在功耗、電子遷移率與畫質上都有進一步提升。AQUOS R9 pro比起其他日本品牌手機Xperia(Sony)、arrows(富士通)比較,邊框已經算相當窄,但要跟三星、OPPO、vivo、小米比起來還是偏粗。
AQUOS R9 pro可自訂解析度為3,120 x 1,440,想要省電可調為2,340 x 1,080。而高速顯示其實就是螢幕更新率,有勾選的才會以最高240Hz顯示,沒勾選就會顯示60Hz。
AQUOS R9 pro採用50.3MP置中前鏡頭,前一代是12.6MP,解析度與感光元件尺寸都提升。
AQUOS R9 pro播放YouTube的12K/HDR影片時,最高支援2160P60/HDR;播放Netflix時,支援L1數位版權管理、1080P解析度、HDR-10與杜比視界。
AQUOS R9 pro機身背面的品牌印上Sharp,在日本無論是docomo電信版或SIM Free版,都是印上AQUOS的Logo。背蓋改為與相機類似的仿蒙皮,觸感極佳不容易留指紋。
AQUOS R9 pro鏡頭模組外面多了一層霧面金屬,上面標示Vari0-Summicron鏡頭,F/1.8~2.6、13mm~65mm ASPH。正方形的鏡頭是65mm潛望長焦、大圓形的鏡頭是1吋23mm主相機、小圓形的鏡頭是13mm超廣角,閃光燈旁邊的是14頻譜光譜感應器。
AQUOS R9 pro因為有1吋主相機與潛望長焦,整個鏡頭模組也比機身凸出一點,物體尺寸就是這麼大,目前無解。想要平坦的相機鏡頭,就去選AQUOS R9。
AQUOS R9 pro的按鍵都在機身右側,包括音量鍵、電源鍵、實體相機鍵。
AQUOS R9 pro機身左側沒有任何按鍵,中框是鋁金屬材質。
AQUOS R9 pro右側的相機鍵,在螢幕鎖定的情況下,長按可進入相機介面。在相機介面中,輕按可對焦、按一下可拍照。
AQUOS R9 pro機身上方只有麥克風。
AQUOS R9 pro機身下方有喇叭孔(與聽筒組成雙喇叭)、USB-C孔、麥克風、卡槽。
AQUOS R9 pro的卡槽用手即可取出,不用透過退卡針。
AQUOS R9 pro跟許多夏普歷代手機一樣有支援eSIM,當開啟eSIM時SIM2的實體卡槽會關閉。
AQUOS R9 pro支援杜比空間音效,無論是內建的喇叭、有線耳機、藍牙耳機都支援。
AQUOS R9 pro採用高通3D超聲波辨識,除了單手辨識外,也可以改為雙手指認證來解鎖螢幕、登入App、允許購買等。然而有超聲波指紋辨識的缺點,就是對於玻璃貼的厚度較為敏感,不容易找到適合的玻璃貼。
我在Amazon的玻璃貼對於超聲波指紋感應不佳,建議可以搭配臉部辨識輔助,並開啟戴口罩也能臉部辨識功能。
⭐全焦段日間實測(原始檔都在Flickr相簿)
AQUOS R9 pro雖然有徠卡加持,但相機介面還是以Android公版來改,很多地方客製化不夠好。像是AQUOS R9 pro也可以選擇自然、動態兩種原生畫質,然而在介面上卻無法在第一層切換,要進入設定內改,切換上比較麻煩。
AQUOS R9 pro的倍率可切換0.6x、1x、3x,都是原生的三鏡頭,手動模式中一樣可切換三鏡頭。
AQUOS R9 pro在肖像模式中只能用3x來拍攝,無法切換1x或2x,開啟此模式又想要全身時,只能盡量距離拍攝者遠一點。在肖像模式中,還可以調整美肌與散景。
AQUOS R9 pro使用前鏡頭拍照時,可切換為1x、1.5x、2x,也可以自訂美顏。
AQUOS R9 pro最高錄影為4K/60fps,沒有像前一代可拍攝8K影片。而浮水印中,終於可以顯示Leica浮水印,跟去年上市的AQUOS R9一樣。
自然/動態畫質
AQUOS R9 pro跟小米徠卡手機一樣,有自然與動態兩種原生畫質,自然比較接近實景顏色,動態有更飽和與鮮艷的發色,尤其是紅色的拍攝物更加明顯。平常我會建議開啟自然為主,在比較昏暗或是陰天的場景,才會切換到動態。
全焦段都好拍
AQUOS R9 pro對比前一代的AQUOS R8s pro,多了超廣角與長焦鏡頭,在取景上可說更為自由。AQUOS R8s pro只有1吋19mm單鏡頭,要拍廣角又不算廣、更無法拍長焦、拍攝微距會有明顯彗差。AQUOS R9 pro改為23mm、13mm、65mm三鏡頭,也符合旗艦手機市場對於長焦的要求。
以下在台灣與日本多場景實測,AQUOS R9 pro的主相機為1/0.98吋的Sony LYT900,第三次使用這顆感光元件,整體調校上也越來越好,畫質細節表現優異沒話說。超廣角焦距達到13mm,兩側有變形的情形,在暗處也有比較多的雜訊。首度使用65mm潛望長焦鏡頭,Sony IMX890體質不錯,但目前夏普還沒有調到好,有OIS卻很容易手震,長焦畫質還可以再進步。AQUOS R9 pro的徠味在紅色上尤為明顯,可惜跟許多品牌旗艦機一樣,三鏡頭協同的發色不夠一致,同一組照片用三鏡頭拍攝的發色風格都不同,像是用不同手機拍攝的。
⬇更多3x長焦樣張
⭐肖像模式實測(原始檔都在Flickr相簿)
AQUOS R9 pro在肖像模式中只能使用3x拍攝,因此拍出的人像都是65mm。從AQUOS R9以來的使用經驗,使用肖像模式時,建議把散景調到3即可(總共有10),調高一點散景偏不自然,調到5以下比較自然。AQUOS R9 pro對於人像的處理,即使有開啟美顏還是會保留皮膚紋理,不會把肌膚紋路也抹掉。散景調到3時,人像與背景的過渡表現堪稱自然,髮絲也拍得很清楚。但要注意的是,開啟動態畫質會讓人像膚質偏紅一點,喜歡膚色呈現美白建議開啟自然畫質。
⬇前鏡頭自拍
前鏡頭自拍為23mm不算太廣,用前鏡頭自拍時,膚色明顯偏白,與後鏡頭拍攝人像的自然風格不同。
⭐近拍實測(原始檔都在Flickr相簿)
AQUOS R9 pro拍攝微距是用超廣角,沒有長焦微距功能。但我平常在餐廳時還是比較喜歡用長焦來拍微距,避免讓手部的影子入鏡。AQUOS R9 pro雖然沒有長焦微距,使用3x長焦鏡頭來拍攝美食時,畫質表現尚可。
⭐夜景模式實測(原始檔都在Flickr相簿)
從前一代AQUOS R8s pro使用時就發現,使用1/0.98吋的機型,在夜間場景有更大的優勢,夜間的徠味也更明顯。AQUOS R9 pro採用Sony LYT900搭配F/1.6光圈,在夜間場景有更大的近光量,帶來高動態範圍表現,使得高光可以成功抑制、低光也沒有雜訊,多幀合成夜景也不用花太長的時間。超廣角用13mm鏡頭太廣了,使得兩端有明顯變形的情形,越往兩邊畫質也下滑越明顯,但動態範圍表現還是不錯的。長焦夜景就跟日景一樣,夏普目前調校還不夠好,即使有OIS還是很容易手震,拍長焦夜景時建議按下快門後等2秒再移動,會得到更穩定的畫質。
⭐高通Snapdragon 8s Gen 3效能、續航、快充實測
AQUOS R9 pro的台版型號是SH-M30,可惜上市竟然是Android 14而不是Android 15。512GB容量開機時,約有480GB可用,預裝的軟體很少,幾乎都是Android的原生App。
AQUOS R9 pro支援最高12GB虛擬記憶體,最高可擁有12GB+12GB RAM。
透過Device Info HW來查詢AQUOS R9 pro的硬體資訊,採用高通Snapdragon 8s Gen 3,製程是台積電4NP 4nm,架構為X4單核心3.01GHz+A720四核心2.8GHz+A520三核心2.02GHz,以及Adreno 735 GPU。在相機感光元件方面,是Sony LYT900(顯示為IMX06a)主相機、Sony IMX890長焦、OV50C超廣角、OV50D前鏡頭。
AQUOS R9 pro使用安兔兔儲存測試讀寫,讀取約3576.3 MB/s、寫入約3467.7 MB/s。
AQUOS R9 pro跑安兔兔V10.4.2得到145萬分,測試期間溫度從24度上升到39度,跟其他高通Snapdragon 8s Gen 3的手機差不多都是150萬分。
AQUOS R9 pro跑安兔兔的壓力測試1小時,可以看到系統調度上比較保守,大核很少達到3.01GHz,換來的是更好溫控,期間溫度從34度最高上升到46度,電量從42%降為5%。
AQUOS R9 pro跑AITUTU V3.5.3,只有約71萬分不算高。
AQUOS R9 pro跑Geek Bench 6,CPU單核心得到1,880分、CPU多核心得到4,970分、GPU得到8,708分。
AQUOS R9 pro跑圖形性能為主的3Dmark-Wild Life Extreme,得到2,952分,接近同款晶片的Redmi Turbo 3。
AQUOS R9 pro跑3Dmark-Wild Life Extreme壓力測試20分鐘,穩定度只有56.5%,期間溫度從33度上升到45度、電量從60%降為47%。
AQUOS R9 pro跑日常使用為主的PCmark工作3.0效能,得到15,575分不算高。
AQUOS R9 pro使用PCmark工作3.0電池使用壽命來測試續航,設為高更新率時得到11小時59分、設為60Hz時得到14小時,以旗艦機來說續航表現不算好。
AQUOS R9 pro最高支援36W快充,使用PD充電器實測約90分鐘充滿5,000mAh電量,30分鐘充約61%、60分鐘即可充滿91%,之後進入涓流充電。
🔷優點:
1. 機身像相機方正有型,背蓋仿蒙皮觸感佳、不容易留指紋。
2. 可能是2025年台灣為數不多的1吋機型,相較於前兩代加入更實用的超廣角與長焦鏡頭。
3. 台版有徠卡認證,跟日本版一樣,鏡頭模組上與相片浮水印都有Leica,新加坡版沒有Leica授權。
4. 快充峰值達到36W,比前一代的27W有提升,但跟主流比起來還是不夠高。
5. USB升級為USB 3.2 Gen 1。
🔷缺點:
1. 鏡頭模組加大不少,平常使用時很容易摸到,重量比前一代增加不少。
2. 副廠配件不好買,連在東京的BIC Camera保護殼與保護貼都很少,不容易找到支援超聲波指紋的玻璃貼。
3. 僅採用高通Snapdragon 8s Gen 3,未採用當下頂規的旗艦SoC,如Snapdragon 8 Gen 3、Snapdragon 8 Elite。
4. 相機介面不夠聰明,像是無法快速切換自然畫質與動態畫質、人像模式只有3x,更沒有類似小米的徠卡大師人像鏡頭包。
5. 續航表現不算好,下一代應該要加大電池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