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月第二週的星期二是「網路安全日」, 而今年我們要跟大家分享最近我們在台灣觀察到的網路詐騙趨勢以及 一些自保秘訣。我們曾在去年 提醒過大家, 但這次我們更深入探討近期台灣常見的五種詐騙手法, 希望能幫助大家更警惕,也更知道如何識別網路詐騙。
重大事件淪為詐騙人士目標
詐騙人士最愛搭熱門事件的便車,用 AI 變出新花樣,讓詐騙手法更逼真。他們會迅速利用最新消息, 讓假票、假慈善捐款等詐騙內容看起來超真實,而且從演唱會、 體育賽事到天災人禍,什麼都能騙。
大家在這類事件發生時, 常常會被催促趕快行動,這正好中了詐騙人士的圈套。在台灣, 農曆新年、各大購物節都是詐騙人士最愛出沒的時候; 他們會利用送禮習慣,還有大家在節慶時瘋網購的心理來行騙。
遇到重大事件或危機時,Google 會加強監控和執法,更有效地保護大家,並且啟動所有相關的政策。 Google 針對敏感事件也有專門的政策,像是廣告 、購物 、YouTube 營利、Google Play 等,都禁止利用、否定或縱容敏感事件的產品或服務, 也不准用相關關鍵字來衝流量。
安全小撇步:購買票券、捐款請認明官方管道。 捐錢前記得查清楚慈善機構,網址也要仔細看;搜尋結果可以用「關 於這個結果 」去查詢來源。
AI 換臉名人騙投資
詐騙人士會用 AI 製造名人代言的假影片和假照片,也就是所謂的「深偽」影像, 再搭配造假新聞和社群貼文,鼓吹大家投資, 通常是加密貨幣或交易平台。名人背書、看似專業的內容, 加上高報酬的誘惑,讓人很難不上當。
2024 年,Google 更新了「不實表示政策 」去處理 Google 廣告裡冒充公眾人物的詐騙。YouTube 一向禁止冒充他人或頻道 的內容,也禁止用技術手段操弄內容、 誤導使用者(通常不只是斷章取義),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的內容。 我們也開發了 SynthID 這樣的公開工具,幫 AI 生成的內容加上浮水印,方便辨識。
安全小撇步: 看到名人或意見領袖的投資建議要小心, 社群媒體上的內容更要當心。影片裡的人臉表情不自然就要注意。 投資報酬好到不像真的,通常就是假的。
假旅遊、假網購
詐騙人士會做假的購物、旅遊、零售網站, 用超低價來騙大家買熱門商品、奢侈品、演唱會門票、旅遊行程。
這些假網站從設計到客服頁面都做得跟真的一樣,讓人難以分辨。 詐騙人士還會用一些手法(像是「隱蔽」cloaking 的手法)避免被抓包,還會用「限時搶購」之類的招數, 催你趕快下單。
受害者通常是錢付了卻什麼都沒收到, 不然就是買到假貨,更慘的還會被盜刷信用卡、個資外洩。 詐騙人士也會竄改商家資訊,用假電話號碼來冒充店家。 台灣的詐騙活動在雙 11、資訊月這類大型購物活動時最猖獗。
詐騙人士會做出超精美的假購物平台和網站,鎖定科技產品, 用各種手法來騙取信用卡資訊。
Google 會主動掃描及移除釣魚網站、用隱蔽手法的網站, 還有冒充合法商家的網站。我們也要求廣告主完成驗證計畫 , 確認他們的業務和身分,讓我們更了解他們是誰, 以及他們在賣什麼。
安全小撇步: 買東西前一定要先確認網站,尤其是在打折季。網址、 安全功能都要檢查,太便宜、太急著要你買的都要小心。「關於這個 結果 」可以幫你查網站來源。「我的廣告中心 」 可以找廣告商的資訊,也能檢舉惡意廣告。
遠端操控詐騙
詐騙人士會假裝是公司、銀行、政府機關的技術支援人員, 跟你說你的裝置、帳戶或安全有問題,讓你很緊張。 他們會用一些技術術語,還有假的支援頁面來唬你; 更厲害的還會用來電顯示詐騙,還有照著劇本演戲。
他們會針對不同的人用不同手法, 對長輩會冒充他們熟悉的科技公司,對年輕人則是裝成遊戲平台。 他們的目的是騙你安裝遠端存取的軟體,好控制你的裝置, 偷你的個資、銀行帳號,甚至盜刷你的錢。
Google 有多重保護機制——我們的系統會主動偵測、 封鎖可疑的技術支援網站和廣告,「Google 訊息 」的內建安全功能也會在你遇到可疑內容時提醒你, 合法商家也能在 Google 搜尋上秀出 他們驗證過的客服選項。我們的「安全瀏覽 」 技術也會提醒你哪些網站和下載有危險。
安全小撇步: 沒事別讓別人遠端操控你的裝置。 正當公司不會主動打電話提供技術支援。 有問題自己循官方管道聯絡他們。使用兩步驟驗證 、密碼金鑰 、密碼 管理工具 都可以讓你更安全。
提防求職詐騙
求職詐騙人士會用高薪、遠端工作、海外機會來騙求職者, 他們會在合法的求職網站和社群媒體上發布假工作, 會用看起來很專業的視訊面試、設計完整的入職流程來裝樣子, 還會假裝是加密貨幣交易、數位行銷之類的國際公司, 假合約和假資料也會讓你覺得好像是真的。
除了騙取費用或個資, 他們還會叫你參與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 你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處理金融交易或加密貨幣轉帳, 最後因為參與犯罪集團而惹上麻煩。
我們的系統會偵測、封鎖可疑的求職內容,還有潛在的詐騙訊息, 我們也會要求刊登者做更多驗證,讓我們更了解他們是誰。
安全小撇步:「好得不真實」的工作機會都要小心, 尤其是要你匯錢的。正當的雇主不會在面試時叫你付錢, 也不會用私人帳戶來處理公事。找工作一定要透過公司官方管道。「 關於這個結果 」可以幫你查詢資訊來源。
本文作者:Google 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陳幼臻
史塔夫短評:新的一年,不要再有人被詐騙啦!